难道是因为小黑瓶里的酒精含量很低很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吗?

 

NO,NO,NO!

 

这回你还真猜错了~

 

根据它的实际肤感和官方的备案信息来看,这里面的酒精含量保守估计也有2%~3%,在一般护肤品里算比较高的了。



第一,酒精排名很靠前,不说水,直接排名第三;

 

第二,这个产品配方里有一味可以作为判断标志的成分,名字叫辛甘醇,这是个具有一点保湿作用的防腐增效剂,但用多了可能产生刺痛感,所以一般产品里只会放0.2%~0.3%的样子,而透明质酸钠跟辛甘醇在官方备案里则是前后脚的位置(至少在我的经验里大牌在备案信息上非常靠谱,真的可信,我就经常用这些信息熟悉新原料),再根据肤感推测透明质酸钠的含量应该也在0.2%~0.3%的样子(小黑瓶涂抹前调有明显的透明质酸水溶液的滑腻感,不是油腻,也不是硅的假滑,我也不知道还能怎么描述才更形象,实在想象不来的还是直接买一瓶亲自感受吧)。

 

这个含量乍一看数字很小是么?实际上呢,这个浓度对于透明质酸钠来说已经非常非常非常高了,再高产品质地都不再是小黑瓶了。。。

 

没概念?

 

来,看下这个0.6%的透明质酸钠水溶液的质感:

 


涂到手上是这样子的:


嗯,差不多已经是一坨可以吸的果冻了。。。

 

而小黑瓶的质感是可以随意流动的状态:



你脑补一下,上面那坨透明质酸水溶液的浓度减半了是不是也就差不多接近小黑瓶实物了?

 

哎,不对啊,你要说的不是酒精吗?扯半天透明质酸干嘛?

 

是这样子啊,透明质酸这个0.3%的浓度放在产品里也是高的没边了,很容易让你觉得“卧槽,这什么破玩意啊,咋特么不吸收呢?”,作为一线品牌兰蔻的拳头产品怎么可能允许出现这种场面?所以,必然一定肯定要调节肤感啊~

 

OK~

 

酒精加起来。

 

咿?太少了好像作用不明显啊,那再加点。。。

 

最后根据经验嘛,大概这玩意儿怎么也得加到2%以上才能有点意思。

 

嗯,其实这就是技术人看产品的一般思路,你get到了么?

 


而且小黑瓶的定位是一个精华(别跟我抬杠肌底液啊,在技术人眼里都一样),所以里面注定不会有太多的油脂可以拿来消磨酒精的傲气,最终确实不能排除会有极少量酒精真的跟你的角质层亲密融合,这一步也就是广为流传的“酒精可能损伤皮肤”的根源。

 

所以,按你的说法,小黑瓶也确实可能因为酒精而导致伤害皮肤啊,你为什么还敢推荐给敏感肌?!

 

这个嘛,我觉得咱得先细细拆解下“酒精伤肤”的理论过程后才会看得更清楚一些:

 

首先,酒精是一个万能溶剂。

 

万能溶剂顾名思义就是啥都能溶解的东西!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角质层结构脂质。

 

而这个角质层结构脂质呢又是我们皮肤屏障的关键点,它的秩序一旦被破坏,就会出现现在常常被大家提及的“屏障受损”问题。


角质层远景示意图


 


角质层近景示意图



皮肤屏障受损就会导致皮肤锁水功能异常,进而出现皮肤异常干燥的现象——紧绷、细纹、皮屑等等(即便温湿度明明很高,你都能明显感受到皮肤表面总是潮潮的黏黏的;即便你涂了挺滋润保湿的东西,也只能稍有改善而不能完全消除),同时可能还有对外界刺激耐受度明显下降的问题,表现在护肤上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原本不过敏的东西过敏了,原本涂的好好的东西刺痛了

 

这样的异常干燥+耐受度下降如果长期持续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皮肤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粗糙、暗沉、毛孔粗大、粉刺痘痘加重、加速老化等:

 

屏障受损→皮肤干燥→角质层不能正常脱屑、角质细胞干瘪、形态不匀→手感粗糙、肉眼可见的“爆皮”、视觉效果暗沉无光;

屏障受损→皮肤干燥→表皮细胞的正常生长分化过程受阻→异常角化现象增加→毛孔粗大、粉刺痘痘;

屏障受损→皮肤耐受度下降→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皮肤老化加速;



毋庸置疑,从各个角度来说“酒精伤肤”都是铁板钉钉的事。

 

只是,凡事都有个度,也就是知乎里常说的“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而小黑瓶里的酒精含量最多也就3%左右,别说里面还有少量油脂和大量保湿剂作为缓冲,即便你拿一瓶单纯的3%的酒精溶液当精华直接涂脸都抵不上你用洗面奶洗一次脸带来的损伤。要知道,你使用洗面奶时,跟你皮肤接触到的可是浓度至少5%的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再低就没有你们要的清爽感了)。

 

而且产品里的酒精可是会挥发的哦~就算本身有3%,实际在你涂涂抹抹的过程中,酒精可是在不断掉血着以提供给你清凉爽快的肤感呢,这事人家表活可不会做的哦,是多高浓度就是多高,在和你皮肤接触的过程中,它们只能是要么被你的皮脂“吃掉”,要么直接打入角质层深处跟你的结构脂质纠缠一番,好在它们只是个洗面奶,在经过一番折腾后其中的表活大部分还是会被清水冲掉的,不然就算你的脸是铜墙铁壁也早烂几百遍了!(其实清水冲掉的过程虽然带走了残余表活,但同时也产生了其他bug,伤害也是肉眼可见,这次篇幅有限先不说了,下个专题见)

 


啥?你很奇怪为啥我会把酒精和表面活性剂扯到一起?

 

因为单拎出来说的话,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伤害跟酒精也差不多啊。。。

 

虽说酒精有“万能溶剂”的称号,而表面活性剂却只有个“工业味精”的美誉,但也并不妨碍人家——进,可以和多种油脂亲密结合(当然也包括你的结构脂质);退,又能紧紧钳住各种亲水成分的核心(包括皮肤里的各种天然保湿因子)。而这两类成分又都是你角质层里的主角,总之,搞搞你的角质层还是很得心应手的嘛~

 

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关于表活对皮肤的损伤这一点,在大众媒体里你只能看到 “皂基”和“SLS”被喷的体无完肤。。。实际上,用在洗面奶里的其他表活也并好不到哪里去啊!包括被吹捧到大红大紫的“氨基酸表活” ,以及近年来以肤感清爽而逐渐登上舞台的新型非离子表活——APG。

 

虽然这些表活在部分皮肤毒性或皮肤刺激实验中的确表现的比“皂基”和“SLS”要好,甚至有些数据还相当漂亮,但都无法掩盖在实际使用中(不得不和大量清水冲洗所产生的bug相结合),它们对角质层的屏障功能也存在明显损伤的事实,这方面最多也就是相比“皂基”和“SLS”稍好一点而已,但本质影响是一点没变的。

 

对此,我有什么证据呢?

 

第一,无论是“皂基”、“SLS”还是“氨基酸表活”、“APG”它们的本质都是由一端的亲油基和另一端的亲水基结合而成的表面活性剂。


月桂酸钠(皂基)



月桂醇硫酸钠(SLS)



月桂酰谷氨酸钠(氨基酸表活)



月桂基葡糖苷(APG)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上面的结构式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它们的亲水基不同。

 

皂基的最简单,它的亲水基就是个羧酸盐(上图例子里是个钠盐),亲水性很强,所以它洗脱脂质的能力也很强,且这个亲水基团本身也没有明显的减缓刺激的能力,又因为本身呈碱性,洗后短时间内还会破坏皮肤表面的pH值平衡,这些也就是现在大家“闻皂基色变”的根源了(其实后期的很多口碑不错的皂基洗面奶里也都会主动添加不少甘油啊、油脂啊之类的对皮肤有柔润作用的成分来减缓刺激,所以实际表现也是不错的,比如因大碗便宜肤感好而一度很火的婵真银杏洁面?);

 

SLS的亲水基也好不到哪里去,它是个硫酸酯盐,单论这个基团,那亲水性还要远高于前面的皂基,只不过因为它总算摆脱了碱性的魔咒,可以让配方师把清洁品做成弱酸性或中性而逐渐取代了皂基,最终成为了第二代洗涤剂的主角。然而,在脱脂力方面,它们都是表活界的扛把子;

 

所谓的“氨基酸表活”看起来确实明显好了很多,因为亲水基里终于有了一个可能具有一定缓蚀作用的酰基化的氨基酸,但本质依然是个标准的阴离子表活,跟皂基一样。。。只不过,一般用于化妆品中的也都是呈弱酸性的单钠盐,再加上它亲水基里含有的酰基化的氨基酸,还有它优异的耐硬水和钙皂分散性能,所以相对皂基确实优势明显,这也是它前几年被吹捧到爆火的主要原因;

 

最后的APG才算是终于摆脱了前面三种表活的特征框架——不再属于阴离子表活了。事实上,它压根就不能电离而产生阴离子或阳离子,所以它从化学结构上分类属于非离子表活,也可以说它终于跟前面几类表活产生了结构上的差异。它的亲水基是葡萄糖苷,这东西一看是不是就能让你感觉到各种亲和各种好?嗯,那就对了!它也主要是靠这种“各种亲和各种好”的葡萄糖苷来缓解它们对于皮肤的刺激性的。

 

不过,无论是氨基酸表活还是APG,它们虽然都能靠自己相对温柔的亲水基来缓解刺激(其本质我目前推测就是能在洗脸同时稍微补一补天然保湿因子,而这一点皂基和SLS做不到),但在洗脸过程中,该洗掉的脂质并相差不大(在亲油基一样的前提下,基本取决于各自亲水基的亲水能力,简单粗暴的讲就是亲水性越强脱脂力越强,而前面四种表活虽然不完全是一类成分,但亲水性能都属于很强大的那一类),在你洗脸过程中,一旦它们吃完了你皮肤表面的皮脂又不能及时停下来的话,那就不得不继续往里钻,吃掉一部分你的结构脂质了,而结构脂质的损坏必然会导致屏障受损(皮肤表面的皮脂指你肉眼可见的那些油光满面,结构脂质是镶嵌在角质层里你看不见的“油”)。

 


第二,毛主席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我,除了有以上的理论分析以外,还有大量的可以证明这个观点的临床案例!!!


截止目前,我亲自密切跟踪观察了185例敏感肌,TA们无一例外全部在停用洗面奶后敏感症状明显好转(对比照可见+当事人口述自觉好转),甚至有部分人只是单纯的停了洗面奶后一段时间,脸上跟敏感同时出现的其他问题也逐渐改善甚至痊愈了,比如痘痘粉刺、毛孔粗大、色斑暗沉等。

 

注意,这里真的是无一例外!!!

 

而且这些敏感肌的原生肤质既有油性的,也有干性的,所处环境更是千差万别(来自全世界各地),TA们被去掉的洗面奶的品牌档次和产品类型也是五花八门(包括各种大牌或平价,各种有泡、低泡或无泡,各种表活类型)。

 

以下案例全部都只去掉了洗面奶改成了清水洗脸,最多根据肤质状况调整过基础护理品,且没有用任何强功效产品,比如较高浓度的水杨酸、果酸、A醇之类的(来的时候都敏感的不行,压根也不敢考虑),倒是有几例是全程用了含酒精的产品:



我家小助手说她贴图贴太累了。。。所以,没看够的请自行移步首页案例墙,上面都有每个案例情况的简要介绍。

 

总之,在个体状态差异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可以排除这些人明显的改善效果主要来自于其他偶然因素的可能),这个删除洗面奶的方法对敏感肌的“治愈率”相比水杨酸的治痘成功率都可以说是碾压级别的!要知道水杨酸治痘的有效率已经非常非常高了,所以它是医学公认的治痘可靠的药物之一,但也经常出现因为个人体质差异导致的耐受不良或者效果不够理想而最终被放弃更换方案的情况。


是的,敏感肌时我基本上都是100%的把握,但搞痘痘肌,我最多只能给麻豆们90%的把握。这100%的底气从哪来?就是这185个“无一例外”!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非敏感肌但 “沙漠干”的皮肤在去掉了洗面奶以后,逐渐摆脱干燥趋于中性的案例,以及大量所谓的“外油内干”,在去掉了洗面奶以后,“内干”问题得到大大缓解的案例。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是的,早期的我也是一个洗面奶爱好者,也是跟你们一样坚信不疑的认为氨基酸表活的洗面奶非常棒,因为它们确实相比传统的皂基洗面奶洗感清爽又不会有那么明显的紧绷发涩感,你们用过的所有热门洗面奶我当年也都用过,甚至也一度热爱并不断回购过某些品牌的明星产品,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从自己脸上率先发现了现有洗面奶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理论分析后,才最终大量运用于实践中,结果嘛就是成功指导了那185个敏感肌重获新生。


详情戳:万万没想到!我的千年沙漠皮居然就这么治好了

 

对于这点依然接受不能的你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继续~




当然,对此你可能会说,洗面奶就算伤皮肤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啊,总不能不用吧?而护肤品里加酒精是图个啥?我为什么要为此承担可能带来的皮肤损伤,哪怕这损伤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可以忽略不计。

 

嘿,实际上根据我的大量实践观察来看,很大部分情况下洗面奶还真能不用,不过要细品到你们心服口服又得一个专题,下次再说,这里就姑且按你们意思,必须用。

 

这个答案很简单,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可以增加产品的清爽肤感以外,酒精在护肤品里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有替代成分,但替代成分同样对皮肤有刺激,可以说要想肤感好效果好这些东西根本就无法避免,只是酒精最常见,名字最亲民,所以最容易被黑而已)。

 

1.增溶。

 

护肤品里有很多成分是不好溶解进产品里的(比如各种植物提取物),这就要有增溶剂来改善它的溶解性,酒精就有这样的作用,而且是最常用的增溶剂之一。

 

2.促渗。

 

酒精是促渗剂这点应该是众所周知的了,有了它可以更好的促进产品里部分功效性成分的吸收。这不也是你们整天心心念念牵挂的事么?

 

一句话总结就是,适当添加酒精不仅可以让你更快乐的使用产品(信我,只有快乐你才能坚持,只有坚持你才能看到效果),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功效!!!

 

说实话,你要真那么害怕酒精啊,护肤品你就别用了,因为几乎每款产品我都能分分钟给你找出类似酒精的刺激物,还能有理有据的把你吓个半死!而且,越大牌越高端越好找!

 


至于去角质剂嘛。

 

这就更(硬)复(核)杂(干)了(货),想上洗手间的麻烦先上一下,因为下面的内容最好一气看完不要停顿!否则你可能看不懂。。。

 

不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宝宝也请稍微调整下心态,以防看完这段后直接三观炸裂到无法修复,我可不赔的!

 

好了,

 

都准备好了吧?

 

我要开讲了~

 

先说结论:适度使用去角质剂可以促进皮肤修复!

 

我知道,这个结论里存在一个重大的会让你看起来感觉非常矛盾的点——使用去角质剂难道不是会让角质层越来越薄,皮肤越来越脆弱吗?怎么到你这还反倒能促进皮肤修复了?!

 

好的,问题来了:

 

使用去角质剂真的会让角质层越来越薄么?

 

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必须不一定啊!

 

这取决于你用的去角质剂具体是个什么东西?性质怎样?浓度如何?产品剂型的pH值是否合适?以及使用者是否有与之相适应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方法。

 

因为,按照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健康人的皮肤新陈代谢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稳定的动态平衡体系,所以,只要不超过皮肤细胞的生理极限,无论你怎么使用去角质剂,表皮细胞的更新速度都会自发调节成与角质层的脱落速度一致的状态,以及时且恰到好处的弥补损失的角质细胞,保持皮肤新陈代谢的平衡,从而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



当然,这中间存在一个调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或者说,在你刚用上去角质剂的短时间内,的确角质层可能会相对薄一点(因为这段时间里可能存在角质层脱落的快了而底层的新细胞还没来得及补充的情况,但并不绝对,这也要看去角质剂的作用机理,很多去角质剂目前发现很可能是从底层刺激细胞再生开始的,而不是先强行让角质层脱落),但只要没有过度使用导致超出皮肤的自我调节极限,皮肤就会自觉自发的加快新的表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逐渐适应这种角质层脱落比较快的状态,最终达成一种新的代谢平衡——角质层该是多厚还是多厚(取决于你的基因),至少可以足够承担得起保护你皮肤的屏障功能,只是表皮更新的速度整体提高到了刚好适合你使用这种去角质剂的状态。

 

所以,这里的重点只有一个,你使用的去角质产品的效力和你的使用频率不能超过你皮肤细胞的生理极限!只要符合这个条件,就不存在用去角质产品会让角质层越来越薄的问题!

 

其实,这类产品应该叫促进新陈代谢的产品更准确些~

 


就像磨砂膏这种东西吧,只要你狠命用,别说是角质层了,就是下面的表皮层也是可以去掉的。。。

 

而对于小黑瓶这种产品来说,里面虽然存在有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有效成分主要是有机酸)、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水杨酰植物鞘氨醇等“去角质剂”,但像兰蔻这种传统日化品牌虽然也想要高功效,但也绝不会为了功效而冒险,因为他们的品牌声誉可是花了重金砸起来的,绝对接受不了客诉率太高的产品,所以配方师早就安排好了——去角质剂在产品中的有效浓度不会太高!比如产品本身调节出的很温和的pH值就会大大减弱其中所含的有机酸类的去角质能力。所以,亲测是,就算你每次用它都涂到能搓出二斤泥来,最终表现出来的也只是个软吞吞的温和角色。。。

 

关于小黑瓶里含有的去角质剂的详细解说在这里:

连配方师都看得一脸懵逼...这俩小黑瓶实在太像了!所以你该选谁?

SKII神仙水里到底含有多少果酸?终于实锤了!

兰蔻小黑瓶和雅诗兰黛小棕瓶的终极PK还是被你们等到了!


还有,别问我,为啥小黑瓶用多了会搓泥,问就是:里面透明质酸含量太高啊!之前讲过的,透明质酸既是生物保湿剂,也是个增稠剂,增稠剂你懂?都是搓泥的一把好手~


PS:这里不是说增稠剂不好哦,好多增稠剂都确实有一定保湿效果呢,包括透明质酸,而且相对亲水性保湿剂和封闭性油脂来说,他们在实现保湿的同时往往肤感还比较清爽,只是都都一个毛病,那就是爱搓泥。反正你记住,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成分就对了。



好吧,我知道了,含有去角质成分的产品也不一定会让角质层越来越薄。可是,它又是怎么促进皮肤修复的呢?


新陈代谢整体都加速了,原来受损的细胞就能更快的被新生的健康细胞所替代,结果就是修复速度提高了。

 

你说,这是不是促进了修复?


 

那我如果用不起这种东西皮肤还能不能修复了?

 

那当然是,能啊!

 

不用也能的啊!

 

这个我说过无数遍了,所谓的皮肤修复靠的就是你皮肤本身,只是有合适的产品加持的话可以加快整个修复进度。比如本来要一年才能达到的目标,加持了以后可能几个月就实现了。

 

不过,有一点我必须强调,无论你用还是不用促进修复的产品,想要获得可靠的修复效果,都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必须找到你皮肤受损的根源,并解决或避免之,否则,你用啥都不会有好的效果,甚至越有效的修复产品还越会对你产生反作用!!!

 

比如,明明你的屏障受损就是洗的太脱了造成的,但你不知道,没有正确修改你的清洁方案,只是拼命加持小黑瓶,这就等于让一个已经伤的千疮百孔而只剩苟延残喘的人还要持续加班赶996福报,结果可想而知。。。

 


太长不看

 

1.根据我的大量临床案例观察来看,你的敏感肌以及因此而来的各种问题99%是洗出来的,尤其是热爱使用泡沫或低泡洗面奶的,包括时下热门的氨基酸表活洗面奶和APG为主的洗面奶,无论你自认自己是油皮还是干皮还是“外油内干”

2.含有酒精的护肤品对于敏感肌不是洪水猛兽,比起你每天用洗面奶洗脸这件事来,它对皮肤的损伤连个渣都算不上!所以,只要是正规品牌的产品,含有酒精这个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除非你确定你真的对酒精过敏(以医院确诊过为准,且这种情况不论你是否敏感肌都应该避免接触酒精);

3.含有去角质剂的产品(更准确的应该叫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的产品),不一定不能用于敏感肌,只要你能把作死的习惯改掉,适当使用反而能加速敏感肌的修复,其实这也是医院刷酸治敏感肌的理论基础,也是很多所谓的维稳修复型护肤品真实的功效所在。。。所以,医院里对着敏感肌都敢直接刷酸修复(虽然确实有风险也有一定争议),你只是涂个软趴趴的小黑瓶算个毛啊?!

4.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以后还是拿不准自己该不该用这类产品?用的话什么时机合适?那干脆就不要用了。。。反正不含酒精不含去角质剂的产品也多的是,你也不是非得要涂了哪个产品才能修复的。记住:修复皮肤的不是任何产品!而是你的皮肤本身!

 

参考文献:                                                    

[1] Finlay A Y, Marshall R J, Marks R, et al. A fluorescencephotographic photometric technique to assess stratum corneum turnover rate andbarrier function in vivo[J].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982, 107(1):35-42.

[2] Marks R, Black D, Hamami I, et al. A simplified method formeasurement of desquamation using dansyl chloride fluorescence[J]. BritishJournal of Dermatology, 1984, 111(3): 265-270.

[3] Baker H, Blair C P. Cell replacement in the human stratum corneumin old age.[J].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968, 80(6): 367-372.

[4] Dubertret B, Rivier N. The renewal of the epidermis: a topologicalmechanism.[J]. Biophysical Journal, 1997, 73(1): 38-44.

[5] Wang X. A theory for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α-hydroxyacids applied to the skin[J]. Medical Hypotheses, 1999, 53(5): 380-382.

[6] Berardesca E, Distante F, Vignoli G P, et al. Alpha hydroxyacidsmodulate stratum corneum barrier func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1997, 137(6): 934-938.

[7] Potten C S. EPIDERMAL CELL PRODUCTION RATES[J]. Journal of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1975, 65(6): 488-500.

[8] Suter M M, Schulze K, Bergman W, et al. The keratinocyte inepidermal renewal and defence[J]. Veterinary Dermatology, 2009: 515-532.


靠谱文章写作不易,且赞且珍惜哦~爱你萌,么么哒!



专业专注·科学美肤

长按二维码关脸




支持良心号,多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