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里没有孔雀,但据说能抗氧化解毒嫩肤锁水?
孔雀石提取物是这两年开始被部分原料商热推起来的一个新成分,传说可以抗氧化、解毒、嫩肤、锁水。
所以,它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今天晓安就带大家一起来揭晓谜底。
首先,想知道孔雀石提取物是个啥东西,咱们先得知道孔雀石是个啥,对吧?
嗯,孔雀石跟孔雀本身没有关系,指的是一种天然矿石,只是因为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的斑纹而得名。
虽然找了个孔雀石珠子的图片,大概就这样子吧:
看着挺漂亮的,有么有?!
然而,它的本质其实就是碱式碳酸铜,也叫铜绿或者铜锈,这个嘛就看起来一点也不美了。。。
喏,就是这种铜器表面生锈以后产生的东西:
至于这个孔雀石提取物嘛,我查了下原料商的介绍资料,大概意思是说把这种孔雀石精磨成细粉,然后加入适当的试剂与之反应,最后将产品稳定在比较温和的pH范围内,纯净无害的孔雀石萃取液就诞生了。
我脑补了一下,这特么不就是化学课里“湿法炼铜”的第一步吗?依稀记得就是拿这玩意跟盐酸反应倒腾出个氯化铜啥的。。。差别可能也就是反应试剂和条件要求会严格很多吧,毕竟要保证最后上脸的东西里的杂质对皮肤基本无害吧。而且原料商宣称的什么抗氧化、排毒的,也都是围绕着铜离子来说事的。所以基本可以断定,所谓的孔雀石提取物其实就是铜离子的水溶液(且不可避免的会有其他杂质,只是理论上都会控制在对皮肤安全的范围内)。
那从这个角度上说,宣传孔雀石提取物有抗氧化作用的倒也不能说毫无根据。
因为铜离子的确是我们人体所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它和锌一起,都参与了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酶性代谢,并在人体的氧化平衡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一旦铜缺乏,就会导致人体氧化防御系统的损伤、DNA损伤、免疫调节系统的改变,引起各项生理机能的变化,甚至诱发或加重疾病,当然也包括皮肤上的问题。
嗯,我也随手翻了一下这方面的商家宣传,也果然都是围绕着SOD和它的作用底物“超氧阴离子”来说事的~然后再从这一个点拉出一串大众听了会觉得特别美好的护肤功效——抗自由基、解毒、嫩肤锁水。。。(其实,按照这个逻辑,我觉得就是一瓶纯净水也可以说自己有一大堆护肤功效嘛,因为离了它,你身体的操作系统应该比缺了铜崩的更快哦)
如此,这个问题也就变成了:你缺不缺铜呢?
如果不缺,那额外补充的话反而可能造成铜过量,严重的话就是铜中毒了。。。这,跟铅中毒、汞中毒也没啥区别了,毕竟铜也是一种重金属嘛,没毛病。
那么,到底你缺不缺铜嘞?
简单粗暴的说,我认为一般健康人是不缺铜的,额外补充没必要甚至可能有害。非要较真呢,那就去医院测个微量元素呗,这最靠谱!
所以,化妆品加这个的还能不能用?
答:只要你喜欢,该咋用咋用呗,因为化妆品里即便加了含量也极少,能被皮肤吸收的更少,能被皮肤吸收还直接影响到你整个身体的抗氧化系统的那就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了。。。
可是,我还是担心?
那就尽量避免呗,尤其是添加量可能比较大的情况(产品颜色整个都被染的很蓝的,可能添加量较大),毕竟,这玩意虽说在化妆品里不至于铜中毒吧,但理论上加的多了也的确有可能产生促氧化的反作用,尤其是跟大量生物抗氧化剂合用的情况下。。。比如白藜芦醇、茶多酚、维C等(当然,这种反作用并不都是不好的,比如在抗癌领域就是现在研究的热点,只是对于我们预期的抗氧化美容的目标来说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所谓生物抗氧化剂主要指天然来源的小分子抗氧化剂,主要是相对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比如BHA、BHT)而言的一个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今天聊的这个铜离子会出现弄不好就“从抗氧化变促氧化”的问题,事实上,几乎所有你们听说过的抗氧化剂都有类似的情况。
这也是我至今都没有为任何一个抗氧化成分摇旗呐喊过的重要原因——它们虽然在试管里一个个表现勇猛,但在复杂又精密的人体系统中,它们的作用却仍然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当然也就做不到正确精准的运用它们来为我们服务咯。
所以,对于抗氧化这件事,我的基本态度是:只要肤质匹配,随便抹抹相关宣传的护肤品我没意见,最多浪费点钱嘛(毕竟加了这种成分的相对会比较贵),但真的不要为此瞎吃保健品啊啊啊啊,健康人非要想在这方面做点什么的话,我的建议就是老老实实多吃点相关的食物好了~
以下是最近几年被捧得超火的各种天然抗氧化成分的食补清单,供大家参考:
维生素C:木瓜、沙棘、猕猴桃、鲜枣、刺梨(不是梨)
除此之外,柑橘、番茄、草莓、辣椒、苦瓜、白萝卜、莲藕、大白菜、菠菜等大众化的蔬菜水果里也有比较可观的含量,重点是尽量选新鲜的,如果是蔬菜类也尽量生吃,实在不能生吃的也尽量采用焯水凉拌或急火快炒的烹饪方式,且做好了抓紧时间吃,因为VC实在太容易升天了哇。
维生素E: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小麦胚芽油等
说白了主要就是各种植物油啦,那除了植物油还有什么能食补维E的吗?答:有的!黄豆和绿豆含量也较高~
β-胡萝卜素:菠菜、胡萝卜、南瓜、小茴香、韭菜、芹菜叶、香菜、苋菜、番茄、木瓜等
β-胡萝卜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是最能在人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就是大家常说的维A醇、视黄醇),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被美容保健品界捧红的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虾青素。
番茄红素:番茄(炒熟了吃或者直接吃番茄酱最好)、西瓜、樱桃、李子等
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和β-胡萝卜素类似,但并不能像β-胡萝卜素那样可以转变成维A,不过,它却是非常有效的单线态氧猝灭剂,在这方面它的表现是维E的100倍,当然这只是体外实验的结果,并不能直接照搬进人体,大家该吃吃,但别想太多~其实吧,一般各种粉红或正红色的水果蔬菜都含有较多的番茄红素。不过,有正红色的蔬菜吗?这是个问题。手动捂脸~
虾青素:三文鱼、虾、蟹
这个虾青素啊,实际是红色的。。。具体请参考三文鱼的肉,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它是红色的却偏要叫“虾青素”,因为,因为我也不造啊(捂脸.JPG)~重点是,它也有着和β-胡萝卜素类似的化学结构,但和番茄红素一样,它也不具有维A活性,这是它和β-胡萝卜素最大的区别之一。其次,在抗氧化方面,它的体外实验表现比番茄红素还屌,直接是维E的550倍。。。这也是它能被捧到大火的主要原因。不过,这些数据依然只是些体外实验,所以,真正作用到你身体会产生怎样的功效只能说比玄学也强不了多少。。。
话说,我感觉我正在被一大波美容保健品厂商拉黑怎么办?
金主爸爸们,你们先别走啊,听我说,不是,我。。。
好吧,反正爸爸们走也走了,那我就索性再说几种吧。。。
茶多酚:这太简单了,喝茶啊。。。
胃受得了喝绿茶,受不了?受不了就红茶呗。
白藜芦醇: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做不到,那就喝点红酒?还是不行,多吃点桑葚、花生、芹菜、鸡腿菇吧。。。
OPCs/原花青素:吃葡萄不吐葡萄籽。。。
啥,咬不动葡萄籽?那带皮带籽一起打成葡萄汁咋样?这样不就连白藜芦醇一块都有了?好吧,这样做的味道行不行我不知道,但我觉得我的脑洞是可以的。
花青素:各种蓝的紫的蔬菜水果走起~哦对了,颜色越深越好的哦!比如蓝莓、桑葚、杨梅、紫薯、紫甘蓝、紫茄子(带皮吃)、紫洋葱等等。当然,葡萄也算啦,尤其是紫到发黑的那种。
其实,这个“花青素”的概念我能说一直以来被美容保健品界用的非常混乱吗?有时候指的是一个小类,有时候又指代的是这个小类外围的一个大类,甚至很多比较专业的文献也在混用。。。今天你看到的这段简单粗暴的食补总结是按小类来说的,因为大众看到的最多的宣传吹捧主要指的是小类,请懂行的人不要抬杠,我知道你懂。。。更详细的内容下期专题讲!到时候不但会让你们明白到底什么是花青素,还会帮大家搞搞清楚类黄酮、黄酮类、多酚、原花青素、OPCs等等名词概念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哦~绝对超级重磅大干货,从此以后妈妈再也不怕我被保健品广告收智商税了有没有?!
谷胱甘肽:芦笋、牛油果、猪肉、牛肉、菠菜、南瓜
其实,刚翻到谷胱甘肽的食源数据时,我是有点吃惊的啊,牛油果居然排名这么靠前?!之前只知道它脂肪含量巨高,所以虽然喜欢吃,但每次吃的时候心情都是纠结的哇。。。今天这么看来,我想以后可以美美的享受口腹之欲了!不错不错~还有那个芦笋,之前是觉得又贵口感上又没什么特色,但每次路过还都会被它翠绿迷人的外表诱惑而忍不住送上荷包,现在看来居然靠颜控的毛病还懵对了?
辅酶Q10(泛醌):羊肉、豆油、玉米油、橄榄油、猪心、牛心、鸡心、鸡肝、麦麸、花生、芝麻,甚至牛油果也勉强可以往里凑凑。
这是一种分子量比较大的脂溶性类维生素,在酸性、高温甚至氧化性环境里都比较稳定。嗯,比较适合拿来吃~至于说直接吃了能不能原封不动的被细胞吸收甚至利用,那就是另个话题了。反正,无论如何这红焖羊肉我是不能不吃的啊,下次还要搭配豆油做,这样子吃着美味还能想象自己在恶补抗氧化剂,真是想想都,美滋滋啊~
硫辛酸:鸡肝、牛肉、土豆、菠菜、鸡蛋黄、猪心、猪肉
硫辛酸和辅酶Q10的地位其实挺类似的~因为,最初它被发现的功能也是在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给各种脱氢酶做辅基的(辅基和辅酶其实是一类东西,只是和主酶的结合方式不太一样,所以叫法上有点区别),也一样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也一样在医学界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也一样被保健品界吹的神乎其神。。。它最大的个性特点大概是它的溶解性比较中庸吧,既有些维E、辅酶Q10那样的亲脂性又不像维C只认水,所以它是已知唯一的既可在水相中又可在脂相中发挥作用的抗氧化剂,能被消化道轻易吸收,并分布到机体的各个部位而发挥作用~这也是它被称为“万能抗氧化剂”的主要原因。不过,这东西对于我们来说也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它会在食物的各种加工过程中被破坏的比较厉害,且本身和食物一起摄入就会降低它的生物利用度,这点也是硫辛酸保健品一般建议空腹吃的原因(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
哎呀,算了算了,这么娇气的东西,咱还是留着肚子多吃点别的吧。
参考文献:
[1]Uddin Q, Malik A, Azam S S, et al. The biflavonoid, amentoflavonedegrades DNA in the presence of copper ions[J]. Toxicology in Vitro, 2004,18(4): 435-440.
[2]Nkhili E, Loonis M, Mihai S, et al. Reactivity of food phenols with iron andcopper ions: binding, dioxygen activation and oxidation mechanisms.[J]. Food& Function, 2014, 5(6): 1186-1202.
[3]Hadi S M, Ullah M F, Shamim U, et al. Catalytic Therapy of Cancer byAscorbic Acid Involves Redox Cycling of Exogenous/Endogenous Copper Ions and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J]. Chemotherapy, 2010, 56(4): 280-284.
[4]陈伟,林映才,马现永,蒋宗勇. 一些抗氧化剂的抗/促氧化作用及其机制[J].动物营养学报,2012,24(04):595-605.
[5]时宝庆,王旗,朱明君等. 河南主要食物中维生素B_1、B_2、C及胡萝卜素含量测定[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4(01):64-66.
[6]韩福芹. 黑龙江省主要食物维生素E含量的分析及其评价[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1):47-50+73.
[7]梅素欢,耿越. 虾青素与β-胡萝卜素安全性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19):5153-5158.
[8]吕亭亭,刘海丽,冯晓慧,葛声. 虾青素来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07):67-70.
[9]钱益平. 白藜芦醇、咖啡酸苯乙酯、羟基化查耳酮及其类似物抗氧化和促氧化的机制和构效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
[10]吴秋敏,苏平,刘芸. 黄酮的抗氧化性和促氧化性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14,35(24):379-383.
[11]李静,赵海峰. 多酚类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J].卫生研究,2017,46(01):169-173.
[12]Jones DP, Coates R J, Flagg EW, et al. Glutathione listed in the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 health habits and history food frequencyquestionnaire[J].Nutrition and Cancer, 1992,17(1):57-75.
[13]Pravst I, Zmitek K, Zmitek J, et al. Coenzyme Q10 Contents in Foodsand Fortification Strategies[J].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Nutrition, 2010, 50(4): 269-280.
[14]夏强,唐金国. 硫辛酸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及展望[J]. 食品科技,2009,34(03):227-231.
[15]录驰冲. 万能抗氧剂硫辛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A]. 北京日化(2015年第3期 总第120期)[C],2015:4.
长按二维码关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