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剂性cuochuang”和“机械性cuochuang”,这两个概念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下,对大家理解洗脸过程对皮肤的伤害有帮助。

这俩概念1975年的论文里就有了,为什么长久以来不曾被重视?

可能是因为论文里说,除非一天洗四次脸以上的痘痘脸才可能被诊断为“清洁剂性cuochuang”,而我们绝大部分人肯定达不到这个标准(但实际你只要洗脸就有伤害,一次和四次的区别只是伤害等级不同罢了。但人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有些人的皮肤就是耐受力差,可能一天一次就足够让皮肤出现肉眼可见的问题,也有些人可能洗四次都看不出问题。但看不出问题的不代表这个过程对你脸没伤害)。

也可能是因为论文里重点关注了大家使用的清洁剂的成分的致粉刺性,把大家的注意力还是留在了各种产品的性质上(实际上,各种清洁剂或美容品成分的致粉刺性分析在解决痘痘问题时其实根本不灵,因为没有触及痘痘的本质)。

其实,如果不是在多年个护指导里看到的停止洗脸(和其他可能带来摩擦或溶剂刺激的行为)而明显改善了痘痘问题的活生生的案例,我也不会去注意这两个词。

真不敢想,我们到底活在一个怎样的信息茧房里。#英语原著阅读[话题]# #用小红书记录点滴生活[话题]# #日常生活碎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