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篇文献早在发《关于fresh古源水抗皱嫩肤的神奇功效,我终于有确凿答案了!》前就已经发现了,也是机缘巧合般从资生堂的那篇关于PEG/PPG-14/7二甲醚能“深层补水”的文献上顺藤摸瓜找到的~当时就让我眼前一亮,在那一刻内心是非常激动的,非常想第一时间跟你们分享这块新大陆~

 

然鹅,我忍住了!

 

原因是,我想顺着这根藤把毛孔粗大这个瓜彻底吃透,一次发个大的。

 

结果嘛,还是那句老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原本只是想多搜搜文献,把相关文献串透了就过来讲的,这个时间当时预计也就一个月吧,结果各种原因拖拖拉拉让我磨叽了一年,不过,这次的拖延症居然给宝宝带来了更大的惊喜——第一遍看这个文献里作者给出的一些结论的时候,我其实是表示怀疑的,但又没有太多的佐证去证明我的想法。。。不过,这次的拖延症倒是歪打正着地给我增加了一年的个护指导经验,并且在这一年里我也有刻意增加对毛孔和皮肤质地改善情况的关注,最后再结合相关的大量文献信息以后,现在的我对于当初疑惑的那个问题可以给出我的答案了!

 

是的,这次我表示除了要夸下资生堂研发团队经常出宝藏论文以外,还想跟他们的部分结论正面刚一下~

 

虽然,我的这个答案暂时还不能通过更高级更深入的分子机制研究得出结论而去发表什么大期刊或者作为其他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但在我的个护指导实践中已经屡试不爽也足以证明它大概率是正确的!至少,后面完全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再做进一步的挖掘,这很可能会让我们对皮肤出油、毛孔、痤疮、衰老这四大问题的成因产生更接近真相的认识,从而在实践中更精准的解决相关问题。

 

总之,这一波让我深深感受了一把理论联系实际这种操作的魔力~

 

图片

 

废话结束,下面进入我用一年心血换来的精华时间~

 

如果你想让皮肤变好(虽然开题是毛孔,但实际上真的不仅事关毛孔粗大),一定一定一定要把这篇坚持看完。分析过程实在看不懂的,还是国际惯例——看绿色粗体字的总结!!!

 

就让我们先从那个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宝藏文献的结论说起吧。

 

第一,我们看到的“毛孔粗大”实际上并不是你脸上毛囊孔的开口本身,而是在这些开口周围因为光线的原因所形成的阴影带来的视觉效果。或者说,你肉眼看到的毛孔粗大的尺寸比你毛囊孔开口的实体尺寸要大得多!

 

啥意思呢?

 

看图:

图片

 

你脸上那些毛孔如果放大了看就是像上面那个坐垫的凹坑一样,开口处的皮肤是漏斗状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平面。所以,本身那些毛囊孔的尺寸其实并没有你看到的那么大(肉眼都未必能看见),但因为开口处的皮肤是漏斗状的,在光线的作用下,就会形成大面积的视觉阴影,而这些阴影才是你肉眼看到的“粗大毛孔”。

 

当然咯,文献里不是这么讲的,人家用的图是这样子的:

图片

 

再放大一些是这样子的:

图片

 

左图是毛孔不明显的皮肤复制品,右图是毛孔粗大的皮肤复制品(绿色标记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毛囊孔开口处)。这里用的皮肤复制品类似倒模的原理,所以你看到的毛囊孔开口处很像一座座小火山。

 

为了让你们更好理解,我才放了那个坐垫的图~

 

不过,说实话看完这个文献后,我每次想到毛孔时第一个冲进脑海的画面还真就是那种土了吧唧的棉坐垫!

 

图片

 

第二,“毛孔粗大”的皮肤相比细腻平滑的皮肤有严重的角质细胞角化不全的问题。

 

这个怎么理解呢?

 

是这样的~

 

正常的角质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因为在角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细胞器、细胞核都会逐渐崩解掉转化成我们表皮角质层需要的各种结构脂质啊、天然保湿剂啊之类的。

 

PS:这里有必要给小白们科普一下我们表皮的大概构造 ~

 

角质细胞是角质形成细胞逐渐成熟分化后的结果,在表皮底层叫角质形成细胞,到了表面的角质层就可以改名叫角质细胞了(所以,角质形成细胞有的地方也叫表皮细胞),不懂的看下图:

图片

 

而角化不全的角质细胞是带有细胞核的,所以这种细胞在到达角质层时很多东西该崩解转化的都还没有来得及崩解转化,那么由这些角质细胞所形成的角质层的功能就不可能很完整。

 

比如可能缺乏某些结构脂质?那你的皮肤屏障功能就会比较差!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空气湿度也不低或者你明明涂了很滋润的产品,但就是锁不住水,皮肤照样起干屑。。。

 

事实上,这篇宝藏文献里也提到了一个和我上述推测不谋而合的结论:毛孔不明显的受试者的平均TEWL值略低于毛孔粗大的受试者(而TEWL值是最常用的判断皮肤屏障功能的指标,TEWL值越低,屏障功能越好)。或者说,毛孔粗大者的皮肤屏障功能比毛孔不明显的人差一些,更容易锁不住水。

 

PPS:你们熟知的神经酰胺就是最重要的结构脂质之一。

 

这里想说一下的是,外涂神经酰胺其实并不能像你们想的那样有效的改善屏障功能,因为屏障功能相关的神经酰胺是角质形成细胞自身崩解转化而来的,人家得按一定的规律和角化细胞排列组合后才能起到屏障功能的作用。所以,你只是表面涂一涂,最多只能当个普通的极性脂质起到一点保湿润肤的作用而已。。。

 

图片

 

第三,“毛孔粗大”的皮肤出现的角化不全主要是因为炎症、刺激或其他原因加速了角质细胞的角质化过程而导致的。

 

其中存在于大众中最普遍的因素之一就来自于皮脂对角质细胞的刺激,这也是为什么毛孔粗大者往往伴有更多的出油。

 

那么,问题就来了~

 

皮脂的成分是很复杂的,到底是皮脂里的哪些成分造成了角质细胞的角化不全呢?

 

资生堂对此做了研究,他们的结论是:皮脂中的不饱和游离脂肪酸

 

已知这些物质是会引起皮肤表面粗糙、发炎、粉刺甚至痤疮的,而其中的油酸则是皮脂中最主要的不饱和游离脂肪酸之一。

 

所以,他们随后又对油酸做了人体皮肤实验:

 

资生堂1号实验——用30%油酸涂抹受试者的前额三天(这个浓度的油酸远大于正常皮脂的含量,所以只观察了三天就见效了)。

 

结果:仅在涂有油酸的额头上发现了许多染成紫色的有核细胞(出现角化不全了),且涂过油酸的皮肤部位TEWL值也增加了(对,是屏障下降了的意思)。

 

资生堂2号实验——用3%油酸涂抹受试者的脸颊四个星期,每天两次(这个浓度等于皮脂中的浓度,所以实验时间拉长了)。

 

结果:涂油酸的皮肤中角质细胞的角化不全程度大于涂乙醇的皮肤中角化不全的程度,在同样面积的皮肤区域里,涂油酸的有1100个角化不全细胞,而涂乙醇的只有800个。遗憾的是,这里没有明确说乙醇的浓度,不过按照上下文的意思,应该指的是纯的乙醇。只能说,油酸威武!你们视为洪水猛兽的酒精,倒只能算just so so~

 

最后,他们又测了下棕榈油酸(和油酸类似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得到了类似油酸的结果,而角鲨烯,三油精,胆固醇、饱和脂肪酸(比如棕榈酸、硬脂酸),则没有引起角化不全或TEWL值升高。

 

图片

 

第四,皮脂里的某些成分不仅会导致“毛孔粗大”,还会让皮肤质地变得更粗糙。。。

 

资生堂3号实验——用30%油酸涂抹受试者的手臂6天,然后复制了涂抹区域的皮肤,并测量了VCI值(一种衡量皮肤质地均匀性的参数,这个数值越高,皮肤质地越粗糙)。

 

结果:涂油酸的皮肤质地比同样方法涂了酒精的还要差很多(涂酒精的的VCI读数为0.017,而涂油酸的VCI值是0.093)。

 

事实上,他们还用这个VCI值测量了94个普通人的脸部皮肤,结果也是毛孔粗大者的皮肤VCI值都偏高,毛孔细腻的人则偏低。。。

 

图片

 

这一个个残忍的结论,对每一个爱美的小仙女来说无疑是一个个晴天霹雳!

 

但别怕啊,宝宝们!!!

 

本篇文章的第一个高潮才刚刚要来~~~

 

毕竟这么吓人的事实,资本家,哦不,资生堂怎么会放弃如此完美的赚钱机会呢?

 

所以,他们有努力寻找能够减少油酸对皮肤刺激的化合物哦!

 

据说,在测试了50多种成分后,资生堂确定PEG/PPG-14/7二甲醚是最有效的可以减少油酸对皮肤刺激的化合物,只是相关机制尚不清楚,他们猜测可能是PEG/PPG-14/7二甲醚吸收了油酸的结果(其实,我好想知道他们都测了哪50多种成分哦。。。谁有本事找到相关资料?请联系我)。

 

我特么,当时,看到这个结论的时候,就这个表情:

 

图片

 

反正,我是无法想象一个保湿剂能吸收什么别的东西。。。

 

但无论关于原因的推论有多离谱,都不能影响这玩意儿确实TM的有效果啊!!!

 

资生堂4号实验——把5%PEG/PPG-14/7二甲醚溶液涂到34位女性志愿者的脸颊上四周(年龄在20~30岁之间)。结果再次检测到了有核细胞(角化不全细胞)的减少和脸颊皮肤质地的改善。并且还进行了目视检查,最终被判定毛孔粗大的人的比例从21%降低到了3%,而被判定为毛孔细腻的人则从6%增加到29%:

图片

 

虽然这种无图无真相的自卖自夸型实验,我一般只做参考。请原谅,上面那种柱状图在我这不算图,哈哈哈~

 

但我却还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成分确实有文献里提到的那些效果。。。因为,因为我自己也有一大堆靠使用这类产品成功改造了毛孔和皮肤质地的有图有真相的案例~

 

2021.1.21-33岁-上图是珂润1号水6遍(只有丁二醇、甘油、甜菜碱等普通保湿剂)+悦薇小针管2个月,下图是古源水6遍(含PPG-26-丁醇聚醚-26,和PEG/PPG-14/7二甲醚是一类成分)+悦薇小针管1个月:

图片

 

2021.2.23-26岁,古源水6~8遍(含PPG-26-丁醇聚醚-26,和PEG/PPG-14/7二甲醚是一类成分)+CPB奢谜精华油2~3滴(含PEG/PPG-14/7二甲醚),一个月:

图片

 

2021.3.28-28岁,CPB光采水4~8遍(含PEG/PPG-14/7二甲醚)+兰蔻小黑瓶(经常避开脸颊用,因为案主一直手法粗暴,脸颊受损较重),三个月:

图片

 

更多懒得找了。

 

害,其实是下面的内容还有两个高潮呢。。。进度条有点扛不住了~~~

 

想看更多相关案例的话还是直接关注【安较瘦】的案例分享吧,这边以后也尽量发,但那边会更整齐一些,计划是所有案例都会放那里,方便大家查找跟自己相似的情况~(虽然我最近忙的完全没时间分享。。。但总会忙完这一阵的~老脸一红.JPG)

 

所以,你想跟资生堂正面刚一下的点是:到底PEG/PPG-14/7二甲醚这类成分是靠什么来改善毛孔和肤质粗糙的?

 

没错!

 

第二个高潮已经来了哦,走神的都赶紧给我回来~~~

 

当然,现在我也不能确定资生堂说的靠吸收油酸解决问题是否正确,包括他们自己也是不敢肯定的,只是猜测而已,或许以后能有更多的研究进展证明是真的,但目前我是表示严重怀疑的!毕竟文献里比较详细讲的实验也就做了油酸,就算加上没有详细说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棕榈油酸什么的,也远远不够啊,皮脂成分那么复杂。。。

 

而我给出的推测是以下两条路径同时发生:

 

路径1.促进角质层保持良好的水合状态——传递良性信号给更深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促进角质形成细胞正常分化——减少角化不良的发生——减少毛孔粗大和肤质粗糙;

 

路径2.促进角质层保持良好的水合状态——促进表层角质细胞更新——缩小皮脂储库——减少出油——减少皮脂对皮肤的刺激——减少角化不良的发生——减少毛孔粗大和肤质粗糙

 

关于路径1需要解释的点:

 

角质层的角质细胞并不是过去理论认为的一点卵用没有的死细胞!!!实际上,人家还有很多内分泌相关的功能,会通过多种细胞因子传递信号给深层的角质形成细胞。外面的环境干了、湿了、热了、冷了,人家都是知道的!而深层的皮肤细胞也是需要知道这些信号以便及时作出反馈去应对,所以它们之间是会互相传话的~甚至这样的传话行为可以影响到真皮层的细胞活动(这也是为什么:只靠个“补水”就淡化了印第安纹的神奇案例来了~)。

 

所以,你们整天在脸上作死的各种行为,其实不仅仅是角质层动不动发飙给你看,其实你底层的皮肤细胞也是很恼火的,只是你经常看不见罢了。。。

 

那为什么必须是这种成分呢?普通的保湿成分不行么?

 

不行,至少对衰老皮肤不行(对年轻皮肤而言,环境不干燥的话,啥都不涂你都好得很,不信等着看下面的第三个高潮)。具体的原因分析还是回去戳《关于fresh古源水抗皱嫩肤的神奇功效,我终于有确凿答案了!》,这里篇幅有限,不讲了~

 

关于路径2需要解释的点:

 

啥是皮脂储库?

 

简单说就是我们的毛囊管!

 

那个可以将皮脂从皮脂腺里输送到皮肤表面的管道!

 

而这个管道呢,它的表面实际上也是角质层,皮脂经过这里的时候就会被大量截留在里面,这些皮脂最终会随着角质层的脱落而被逐渐排出到皮肤表面,成为你们看到就想拼命洗掉的“油”。当然,啥时候需要排出皮脂,以及多久要排出多少皮脂,这些还会受到我们皮肤表面原有的皮脂量的调节,不是里面想咋排就能咋排的~

 

图片

 

另外,这些角质细胞也有可能因为各种炎症刺激导致分化不好而不能好好脱落(角质细胞要脱落也得好多酶的参与,分化不好就可能缺乏这个酶啊那个信号的,就会导致无法正常脱落),再跟浸润着它们的皮脂啊、细菌啊沆瀣一气就会很容易变成定时炸弹般的“粉刺”

图片

 

或者你的皮脂因为内分泌和或细菌的影响而变的很粘稠(正常的油是透明稀薄的,很容易排出),挂在那里走不动,那时间长了很可能就会跟附近脱落的角质碎屑之类的搅和在一起变成一根恶心人的“油脂栓”

图片

 

那么,这个毛囊管里的角质层越厚,自然能截留住的皮脂就越多。

 

当你洗完脸,皮肤表面就会给里面传递信号“嘿~老弟!我这边又没货了,快给我补点啊”,这时候,准(已)备(经)就(脱)绪(落)的角质细胞们带着它们的皮脂兄弟就“源源不断”的出来给你补货了~~~

 

事实上,当然也不可能是源源不断的啦~因为并没有源源不断的货可以补啊。。。因为你现在看到的脸上的皮脂其实是至少一周之前生产的,而不是现做现卖的。。。

 

每次要生产多少受到你内分泌系统的干预,也跟你的皮脂储库的大小密切相关,或者说,很大程度上,你在一定时间内能往外排出多少油跟你毛囊管的角质层厚度密切相关!毛囊管的角质层越厚,能排出的油就越多~

 

而PEG/PPG-14/7二甲醚这类成分是亲脂性很强的保湿剂,所以它们比普通的保湿剂(比如甘油、丁二醇、甜菜碱、玻尿酸等)除了更容易渗透入普通表皮的角质层深处以外,也很容易进入毛囊里~~~进了毛囊呢,也就可以增加毛囊里角质层的含水量,之后就是类似路径1里的促进角质正常分化啦,让该脱落的角质层尽快脱落,以及保持毛囊角质层屏障的完整功能(毛囊角质层屏障也非常非常重要,一旦受损就更容易受到里面细菌啊脱落的角质碎片的侵扰而产生更多的炎症。。。这其实也是很多贵妇水宣称可以修复皮肤的真实的理论基础)。

 

所以,如果你本身有角质代谢的问题不干预的话,角质层是会比较肥厚的(更容易储存更多的油),在这类成分的干预下,则会让你的角质层达到比较健康的状态,让过于肥厚的角质层变薄。

 

实际上,这种代谢异常而导致的过于肥厚的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并不好(因此锁不住水,然后就会让皮肤更干燥缺水,陷入恶性循环),因为里面的角质细胞都是分化不全的。。。只是单纯的厚~在毛囊管里的话,这个厚还是储油的一把好手。

 

嗯,又油又干的情况就是这么来的。。。还有那什么“出油多是因为缺水”,也是这么来的。。。,只不过,并不是啥东西都能有效改善你这个“缺水”。

 

图片

 

是的,我认为,上述才是PEG/PPG-14/7二甲基醚这类成分能减少皮脂乃至缩小毛孔的真正原因!

 

看到这,或许你会说上面的分析也都只是理论推测嘛,尽管理论基础是来源于正经发表的文献,但也跟资生堂的推测差不多嘛,还是没法证明你说的就更接近真相吧?

 

嗯,有道理~

 

那我就力争让今天的分析从实践上你无法拒绝,接下来就是见证今天第三个高潮的时间了!

 

关于上述分析,我通过大量的长时间的真人案例观察发现了以下2个现象:

 

1.除了资生堂家有论文支持的这个成分的相关产品能做出减轻毛孔粗大、平滑肤质纹理的效果以外,其他的贵妇品牌化妆水只要价钱给到位以及肤质匹配得当基本上也都能!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之间的效果差异,并不取决于此类成分的绝对含量(当然,太少了肯定不行)。。。而是取决于这款产品的保湿剂含量、剂型(增稠程度)等是否和使用者当下的皮肤水油度匹配。

 

这完全印证了我在《关于fresh古源水抗皱嫩肤的神奇功效,我终于有确凿答案了!》这篇文章里的结论——是因为“深层补水”做的好才出现了各种效果!

 

或者说,并不是必须含有资生堂家指定的这个成分的产品才有好的效果,只要是类似的成分都可以,比如之前已经提到过的雅诗兰黛紫竹水里的甲基葡糖醇聚醚-20(这个算此类成分里最最最平价的了)、CPB光采保湿露里的PEG/PPG-14/7二甲基醚、fresh古源水里的PPG-26-丁醇聚醚-26、海蓝之谜修护精粹液里的双-PEG-18甲基醚二甲基硅烷等。

 

也不是含有这类成分足够多就一定有更好的效果,而是一定要选和你肤质当下的水油度最匹配的产品!

 

不信请看:

 

案例1. CPB光采水相比fresh古源水保湿剂含量过高反而会导致很多时候用不了。。。强行用的话效果并不好

 

2021.1.12-27岁——上图只大量用CPB光采水,下图大量用fresh古源水+少量CPB光采水叠加,用法都一样,其他产品搭配也都一样,记录时间也都是一个月:

图片

 

上图依然是大量fresh古源水+少量CPB光采水叠加,下图是温湿度升高后没有及时调整方案,继续fresh古源水叠加少量CPB水一个月后的结果,额头平滑度反而变差了一些。。。(注意看眉心附近的“疙疙瘩瘩”)

图片

 

2.对于年轻皮肤,人家只要普通的保湿剂,甚至只要湿度合适,啥都不涂,毛孔也能变小,肤质纹理也能变细滑。。。对,一样是肉眼可见的那种,甚至可以很惊艳!

 

案例2.温湿度变化对年轻皮肤毛孔粗大和皮肤质地的影响

2021.3.18-23岁——上图是从A城到B城一周后,因为B城湿度高,毛孔明显细腻很多;下图是从B城到C城一周后,毛孔又变大了,皮肤质地也变粗糙了。。。原因仅仅是C的湿度比较低(下图还有点发红,原因是C城不但湿度低,它还热。。。,对于案主超级敏感的皮肤来说就反映出来了)。且这两张图前后间隔也只有半个月,所以可以很大程度上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图片

 

顺便再附上一张这个姑娘皮肤水分度完全到位的效果对比,上下图时间间隔一个半月,下图其实约等于啥都没用(美帕喷雾一遍+丝宝丽修护软膏极少量),靠的只是天然的环境湿度:

图片

 

综上,如果说PEG/PPG-14/7二甲基醚这类成分是因为吸收了油酸才起的效果,那理论上应该是用得越多效果越好吧?至少在一定范围内应该是这样的,然鹅,事实看起来并非如此~何况,年轻皮肤只用最普通的亲水性保湿剂,甚至啥都不用,只要护肤方案整体是符合本人的皮肤水油度需求的,也能改善毛孔粗大和肤质粗糙,难道空气里的水也能帮你吸收皮肤上的油酸?

 

其实,关于毛孔还得至少再写两篇,但今天朕乏了,就再讲个相关的购物指南收工吧~~~

 

这种能改善老化皮肤毛孔粗大的水你们基本上可以死了找平替的心了(除非这篇文章会火,且会引起国产厂家的重大关注,然后跟贵妇牌们往死里搞价格战)。

 

为啥?

 

因为我已经死心了。。。

 

在你们的安利下,前阵子买了娇兰的某款蓝色水来测评,因为成分表显示确实很有潜力,主要保湿剂阵容非常非常相似,好几个宝宝在评论区也询问我是不是古源水的平替?

 

结果呢?

 

对不起,不是平替。

 

不但不是平替,还挺坑。。。

 

这里不是说这个水就很差。客观讲,它的品质在整个护肤品界也算中档以上高档未满的水平。只要你皮肤能耐受,并且按照我的独家多遍使用法,25+也是肯定能用出一定效果的~它的坑点只是相比fresh古源水来说的,具体请往下看:

 

第一,里面莫名其妙加了蓝色素,非常的违和!!!用起来心理上非常难受,因为我们对水的要求是要大量用的,你给我加色素也就算了,能加点看起来人畜无害的颜色么?那么鲜艳的蓝,会让人有一种用多了要中毒的心理暗示好么(它真的不只是瓶子蓝色哦);

 

第二,这个水相比古源水大分子保湿剂更多(就是玻尿酸那类),这会降低该产品的“深层补水”效果;

 

第三,年轻时候城墙皮,现在也并不敏感的我,第一次用这款娇兰的蓝色水,仅仅一遍,痛到我流眼泪,人生第一次有这种体验啊。。。然后吓得我直接压箱底了,要不是写这篇文章我估计能给它放过期了。。。昨晚上才终于又冒着巨大风险重新尝试。还好,这次可能皮肤状态比较结实,涂了三遍才开始出现明显刺痛(但尚可忍受)。

 

其实,我能说,第二条的结论我第一次用时压根没来得及咂摸出来么?因为真的是刚用了一遍就已经懵逼了,满脑子只有“我是谁?我在哪?我这是怎么了?我该怎么办?”

 

嗯,就是那么痛!

 

所以,刺激过大导致你想大量反复用,几乎不可能。。。而不能大量反复用,就达不到理想的“深层补水”效果。。。

 

至于它刺激大的原因,我的推测是这里面和古源水一样的贵妇保湿剂PPG-26-丁醇聚醚-26含量较低,更多的是靠甲基葡糖醇聚醚-20、PEG-40氢化蓖麻油、PEG-7甘油椰油酸酯来达到效果。毕竟价钱没给到啊,这操作完全是情理之中。

 

其中PEG-40氢化蓖麻油、PEG-7甘油椰油酸酯吧,说是赋脂剂,其实更是表活,PEG-甘油椰油酸酯用多了啥感觉我不知道,PEG-40氢化蓖麻油我可知道!哪怕超级耐受皮用多了这个成分含量大的水都很容易刺痛。。。

 

不过,第一次能让我疼成那样,估计还有里面薄荷氧基丙二醇的功劳。

 

总之,如果你25+,且不在乎价钱,只追求最好的效果,那可以直接不用考虑了。

 

如果你就是想省点钱,但又正在用功效产品(A醇、水杨酸等)或者本身就皮肤敏感,也请慎重搭配此水,毕竟能达到这款水一样的效果但又更温和的同价位甚至更低价位的替代品还是有的,完全没必要为它冒这种风险。

 

图片

 

参考文献:

[1] Katsuta Y , Iida T , Inomata S , et al. Improving the Appearance ofFacial Pores[J]. Cosmetics & Toiletries, 2004.

[2]GE Piérard, C Piérard-Franchimont, Marks R , etal. EEMCO Guidance for the in vivo Assessment of Skin Greasiness[J]. SkinPharmacol Appl Skin Physiol, 2000.

[3]Jeong, Se, Yeong, et al. Facial Pores: Definition, Causes, andTreatment Options[J]. Dermatologic Surgery, 2016.

[4] Mizukoshi K , Takahashi K . Analysis of the skin surface and innerstructure around pores on the face[J]. 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3,20(1).

[5] Sugiyama-Nakagiri Y , Sugata K , Iwamura M , et al. Age-relatedchanges in the epidermal architecture around facial pores[J]. Journal of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08, 50(2):151-154.

[6]C Piérard-Franchimont, Piérard, G.E, Kligman A .Seasonal Modulation of Sebum Excretion[J]. Dermatologica, 1990, 181(1):21-22.

[7] Roh M , Han M , Kim D , et al. Sebum output as a factor contributingto the size of facial pores[J].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0, 155(5).

[8]GE Piérard, C Piérard-Franchimont, Kligman A M .Kinetics of sebum excretion evaluated by the Sebutape--Chromametertechnique.[J]. Skin Pharmacology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kin PharmacologySociety, 1993, 6(1):38.

[9] Kakudo N , Kushida S , Tanaka N , et al. A novel method to measureconspicuous facial pores using computer analysis of digital‐camera‐captured images: the effect of glycolic acid chemical peeling[J].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1, 17(4).

[10] Sugata K , Nishijima T , Kitahara T , et al. Confocal lasermicroscopic imaging of conspicuous facial pores in vivo: relation between theappearance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skin[J]. 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07.

[11] Sugiyama-Nakagiri Y , Sugata K , Hachiya A , et al. Ethnic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facial skin[J]. Journal of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09, 53(2):135-139.

[12] Sugiyama-Nakagiri Y , Naoe A , Ohuchi A , et al. Serum levels ofIGF-1 are related to human skin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conspicuousnessof facial pores.[J]. Int J Cosmet, 2015, 33(2):144-149.

[13] Kakudo N , Kushida S , Tanaka N , et al. A novel method to measureconspicuous facial pores using computer analysis of digital‐camera‐captured images: the effect of glycolic acid chemical peeling[J].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1, 17(4).

 

靠谱文章写作不易,且赞且珍惜哦~爱你萌,么么哒!图片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