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青素花青素白藜芦醇阿魏酸鞣花酸...都说超强抗氧化,所以谁更强?
其实,并没有谁更强。
因为在不同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下,有时候A更强,有时候则是B更强,它们的“史上最强”感不过是宣传营销里常用的夸张手法营造出来的。这还不说它们实际在人体中的作用还比较谜的问题。。。(美容界和养生界永远都比医学界要超前的,别问我为什么)
甚至在化学家的眼里,除了虾青素以外,它们可以说是同类——多酚,抗氧化能力的来源也十分相似(虽然的确因为化学结构上的细微差异可能导致某个成分在某个方向上更有优势,这也是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下,有时候A更强,有时候B更强的主要原因),或者说,在你们眼里觉得牛逼到不要不要的抗氧化美容成分,在化学家眼里很可能只是沧海之一粟。。。最多不过是这沧海一粟中应用潜力比较大的,而已。(所以,什么叫潜力?潜力就是,它目前还是个渣。。。)
而多酚这个概念非常庞大,庞大到让我感觉它能装下整个植物世界。不信?这张多酚类的抗氧化地图你感受一下:
(点击看大图,电脑大屏阅读体验更佳)
以至于,在没有画出这份地图之前,我对于它们也是N脸懵逼的状态,每次看到文献资料里提到多酚、黄酮、类黄酮、花青素、原花青素、虾青素、白藜芦醇、阿魏酸、鞣花酸等等等等的时候,都有一种“似乎好像它们之间有某种关系,但又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关系”的感觉。
那么,想理解这个概念,咱得先说说啥叫酚吧。
简单说,酚=羟基+苯环:
这里的羟基因为连在了苯宝宝上,所以也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酚羟基。这种羟基呢有更强的还原性,可以很好的充当抗氧化剂的角色。
那么,顾名思义,多酚就是含有多个酚羟基的物质咯~
并且,因为每个酚羟基都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说酚羟基越多,这个物质的还原性就越强,自然抗氧化的能力也就越强~(不过,抗氧化能力不仅仅只受酚羟基数量的影响,也受其他结构特点的影响,比如它们之间的距离?相互之间有没有其他基团的阻碍?等等,所以,看到这句话也不要走火入魔哦)
比如白藜芦醇:
比如花色素(很多资料里喜欢称“花青素”,其实不是一个概念,具体看前面的抗氧化地图):
比如某种原花色素(很多资料里喜欢称“原花青素”,其实不是一个概念,具体看前面的抗氧化地图) :
比如某种单宁(也叫鞣酸。是鞣酸,不是鞣花酸哦):
有没有发现一路下来酚羟基越来越多了?被宣传的神乎其神的白藜芦醇反而是最简单的一个,所以,这一群多酚到底谁的抗氧化能力更强呢?这个是真的不好用一句话来评判的,原因就是开头就讲过的,不同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结果就会不同。
对于小白嘛,你就记住一条:目前并没有什么功效上独一无二的美容成分,如果被你碰到了,那只有一种可能——这成分或产品营销的过头了。。。决定购买前请先回来此处自助泼一盆冷水再说。
下面再讲讲多酚旗下其他几个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吧。
类黄酮:这依然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但总算比多酚小了一圈。不过,即便小了一圈,这个品类装它半个植物圈也不是什么难事。。。专业定义来说,只要两个带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以类似黄酮(2-苯基色原酮)的结构相连的就都属于类黄酮了,也可以说类黄酮就是黄酮及其衍生物。
黄酮(2-苯基色原酮)
黄酮类:范围终于又缩小了一圈。黄酮类是类黄酮中结构最基础的一类,直接以类黄酮的“母核”2-苯基色原酮为骨架组成(其他的类黄酮品种则会把母核扭出一些新花样,也是通过各自不同的花样来给它们分类的,比如黄酮类就和花色素类的母核结构不太一样)。不过,一般来说,除了拥有母核以外,还必须在两侧的苯环上拥有羟基,且3号位置的C原子不能连有羟基(几号位置看上面那个黄酮的结构图),这样的才算是正宗的黄酮类化合物。比如芹菜素:
花青素:这范围本来已经更小了(如果说多酚是北京六环,那这个差不多能到三环了吧),但是美容保健品里宣传的“花青素”通常指的都是它的大类——花色素(跟黄酮类是一个级别的,相当于北京四环),而严格意义上的花青素仅仅是花色素中的一类,只不过花青素是花色素这个大类里最常见的一类罢了。
要说这“花青素”吧(以下带了引号的花青素实际指的都是花色素),它的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而且食用富含“花青素”的水果、果汁后,血液中的“花青素”含量也确实会一过性的上升;一些初步的研究显示,经常摄入富含“花青素”或其他类黄酮的水果蔬菜,对于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帮助。也正因此,很多科普文养生文里都会告诉大家,多摄入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对预防改善心血管疾病可能有效。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对心血管病的预防作用基本是共识,水果蔬菜中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都对预防心血管病有利,所以,“花青素”在其中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并难以判断。
原花青素:美容保健品里宣传的“原花青素”通常指的是低聚原花色素,英文简称OPCs,而严格意义上的原花青素也仅仅只是原花色素中的一种。为啥没有高聚原花色素呢?因为高聚的分子量太大,不能被身体吸收啦~
葡萄籽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就是低聚原花色素,所以这种胶囊也经常写着OPCs。
白藜芦醇:不属于类黄酮,因为结构上不太一样,但也跟类黄酮一样,身上带有多个酚羟基,所以也是茫茫多酚中的一员,并且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
鞣花酸:茫茫酚酸中的一员,但因为是欧莱雅集团的主打美白成分而颇具人气,欧莱雅集团旗下各个品牌的美白产品几乎都有涉及,包括阿玛尼、兰蔻、欧莱雅、修丽可、薇姿等。
阿魏酸:欧莱雅集团的主打抗氧化成分,最爱用的品牌是修丽可,经常和他家的维C维E精华联用,宣传的神乎其神,其实嘛,本质还是茫茫酚酸中的一员,只不过和鞣花酸结构略有差异。在强力的营销攻势下,两者分别占据了两个不同的酚酸家族中的头牌网红地位。
话说,你们猜下一个该谁出道了?
再说几个常见的多酚混合物吧。
嗯,都是些名字听起来很纯天然、很美容、很养生的东西,其实嘛也都是有对应的化学成分的!一旦看透了,也就那么回事了~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酮类、黄烷醇类、花色素类、黄酮醇类、酚酸类等,其中黄烷醇类占60%~80%(不明白这些是啥的,回去翻抗氧化地图,对照着看一目了然)。
石榴多酚:富含安石榴苷,这个安石榴苷可以在皮下水解成鞣花酸。Emmm,所以,看到石榴多酚啦、石榴提取物啦之类,也可以约等于看到了鞣花酸。
红酒多酚:约等于原花色素、白藜芦醇。
所以,还有什么类似成分是听着懵逼的?评论区尽管砸过来吧!
最后再讲俩特容易混淆的“李逵”吧:
虾青素:这玩意跟今天讲的类黄酮其实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虽然名字里都带了“青”和“素”,虽然在体外实验里它也有着屌屌的抗氧化能力(据说是维E的550倍)。虾青素实际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有着和β-胡萝卜素类似的化学结构。
雨生红球藻来源的虾青素结构式:
跟前面的多酚们长相还是很不一样的有木有?
黄体酮:依然跟今天讲的类黄酮没有一毛钱关系啊啊啊!虽然大家名字里都带有“黄”和“酮”。。。黄体酮是孕激素的一种,化学结构上属于类固醇,跟造成你们谈之色变的“激素皮炎”的那种激素是本家,很多女性孕前长痘孕后自愈,就有它的巨大功劳。所以,这么强大的功效你怕不怕?别瞎用。
关于这些抗氧化剂更深入的实际美容效果的分析,最近半年会补坑,着急的可以先看之前写过的一篇,大概方向已经在里面说明了:孔雀石里没有孔雀,但据说能抗氧化解毒嫩肤锁水?
这篇的核心真的不是孔雀石提取物,也不是怎么吃能美容,而是我对抗氧化这件事的基本态度啊啊啊,不想看长篇大论的分析过程的,这篇就刚刚好了,为什么都不看呢?!
参考文献:
[1]王辉,龚淑英,刘蕾. 花青素分布、合成和降解综述[J]. 茶叶,2009,35(04):203-206.
[2]张欣. 多酚化合物抗氧化性的化学—生物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
[3]李磊. 几种天然抗氧化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及茶多酚的抗氧化保健功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8.
[4]陈伟,林映才,马现永,蒋宗勇. 一些抗氧化剂的抗/促氧化作用及其机制[J].动物营养学报,2012,24(04):595-605.
[5]钱益平. 白藜芦醇、咖啡酸苯乙酯、羟基化查耳酮及其类似物抗氧化和促氧化的机制和构效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
[6]吴秋敏,苏平,刘芸. 黄酮的抗氧化性和促氧化性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14,35(24):379-383.
[7]李静,赵海峰. 多酚类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J].卫生研究,2017,46(01):169-173.
[8]胡益勇,徐晓玉. 阿魏酸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J]. 中成药,2006(02):253-255.
[9]梅素欢,耿越. 虾青素与β-胡萝卜素安全性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19):5153-5158.
[10]乔丽萍,傅瑜,叶兴乾,孙玉敬. 酚酸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学报,2013,13(10):144-152.
长按二维码关脸